1.良好的燃烧性
良好的燃烧性能是指柴油喷入柴油机燃烧室与高温空气形成均匀的可燃混合气之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火自燃并正常地完全燃烧的性能。
十六烷值是评定柴油自燃发火性能的指标,指和柴油发火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十六烷体积的百分数,是在规定的单缸柴油机(十六烷值机)中测定的。
柴油的十六烷值高低由柴油的化学组成和馏分组成决定。十六烷值高,表明该燃料在柴油机中的发火性能良好,滞燃期短,燃烧均匀且完全,燃烧后压力上升平稳,工作比较柔和,柴油机启动性能较好。据试验,使用十六烷值为53的柴油,柴油机在3s内即可启动,而使用十六烷值为38的柴油却需要45s才能启动。反之,柴油的十六烷值越低,柴油机的工作则越粗暴,启动性就越差。工程机械所用高速柴油机的柴油十六烷值一般不低于40~50。 需要说明的是,十六烷值过高也不好,当超过65时,柴油分子量加大,馏分较重,柴油的凝点较高,蒸发性差,易裂化以致燃烧不完全,排气冒黑烟,燃油经济性下降。
2.良好的低温流动性
柴油的低温流动性直接关系到柴油机供油系统能否向喷油器正常供油的问题。低温流动性差的柴油,会造成低温下供油中断,不能保证柴油机在低温下正常工作,因此,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是柴油机能否在低温下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我国的柴油牌号就是按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来区分的。评价柴油低温流动性的指标有3个:凝点、浊点和冷滤点。
柴油的凝点:柴油凝点即柴油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指柴油装入规定的试管、将其倾斜45°、经过1min液面不发生移动时的温度。柴油凝点的高低影响柴油在低温下的使用、装卸和运输,我国的轻柴油就是按照凝点划分牌号的。目前执行的标准为GB/T19147-2003《车用柴油标准》,该标准中柴油的牌号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柴油,它们的凝点分别为10℃、5℃、0℃、-10℃、-20℃、-35℃、-50℃。柴油的凝点越低,在低温下的转运越顺利,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中的泵送性越好。但柴油的凝点与柴油的低温使用性能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即柴油的凝点不能作为柴油可以使用的最低温度,柴油的凝点要比环境温度低4~10℃才能保证使用。
柴油的浊点:柴油在凝固之前,随着温度下降,先析出石蜡小结晶使柴油变得混浊。在试验室条件下进行测定,当柴油混浊到与标准物相同时的温度即为浊点。柴油达到浊点后虽未失去流动性,但在燃料供给系统中石蜡小结晶容易造成油路堵塞,使供油量减少以致逐步中断供油。
柴油的冷滤点:这是近些年来引入的一个新指标。这是由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广泛采用,使柴油的凝点和浊点之间的温差变大,柴油即使在浊点以下、凝点以上工作也能顺利地通过柴油机的滤清装置,保证正常供油。因此,如果为保证柴油机在低温下能正常工作,用柴油的浊点限制柴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就会限制柴油的使用范围,这是不合理的。这样就引入了这个被称为冷过滤堵塞点,简称冷滤点的新指标。柴油的冷滤点是这样确定的:让被测柴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以一定的压力通过363目的不锈钢滤网,在逐渐降低柴油温度时,柴油的通过量会逐渐下降,当1min通过滤网的柴油量不足20mL时,此时的柴油温度就是它的冷滤点。大量的工程车辆使用试验证明,冷滤点与柴油在柴油机上实际能够使用的最低温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不管柴油是否添加柴油流动改进剂,故可用柴油的冷滤点作为根据,按柴油机的使用气温来选用柴油。一般柴油的冷滤点比其凝点高4~6℃。